公告通知:
今天是: |
|
“洋蔥、柚子皮可除甲醛”“網傳白糖加入工業酸,吃糖等于吃石灰”“房地產限購全面取消”“海淀區動物園丟失一頭大象”……最近,你被這些網絡謠言忽悠到了嗎?在人人有手機、處處可上網的時代,當虛假信息和謠言插上互聯網的翅膀,誰能為它們的飛速傳播踩下剎車?
健康、食品類網絡謠言占據“半壁江山”
由中央網信辦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主辦的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自今年8月29日正式上線以來,已整合接入全國各地40余家辟謠平臺辟謠數據資源3萬余條。記者在平臺對辟謠案例進行整理時發現,在當前劃分的政治、社會、文化、健康、食品、科學六大類別中,健康、食品、社會三類虛假信息、謠言位居前三名。其中,健康類謠言從2017年7月至今共計辟謠400條,食品類192條。相關數據顯示,網絡謠言中“舌尖上的謠言”占45%,食品安全領域成為網絡謠言的重災區。
而針對保健食品的虛假宣傳整治全國各地都在積極行動,其中,浙江省從2017年7月開始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了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行動。截至今年9月,已立案處罰4123件,移送公安機關立案592起,追究刑事責任289起,刑事打擊1459人,發現排除風險隱患7000余次;重慶市依法查處食品、保健食品違法案件115件,處罰沒款70余萬元。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應急處處長方曉華在2018中國食品辟謠論壇中提出,謠言產生并得到廣泛傳播的最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對稱。在加大綜合治理力度,努力壓縮謠言傳播空間的同時,還應強化科普宣傳,引導廣大消費者客觀理性地看待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
多方聯動讓網絡謠言無處遁形
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讓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不斷增加,便利的同時也讓虛假信息有了更多可乘之機。針對危害越來越大、變種越來越復雜、藏身之處越來越多的網絡謠言,各行各業正在通過辟謠、科普等形式相互配合,各種治理手段齊抓并舉,各方聯動、形成合力打一套網絡治理的“組合拳”,讓網絡謠言無處遁形。
中央網信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有27家以國家部委為核心的指導單位,設置了部委發布、地方回應、媒體求證、專家視角、辟謠課堂等欄目,具備舉報謠言、查證謠言的功能,主要強調聯動——“聯動發現、聯動處置、聯動辟謠”,這種多方聯動和聯合,在專家和業界看來,對于治理網絡謠言非常必要。面對那些似是而非、面目模糊的消息時,現在多了個權威的新渠道,在這個平臺上可以找到最權威的答案,同時,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舉報謠言,為網絡空間清朗盡一份力。
在整合政府、專家等力量的同時,新技術、大數據的運用也至關重要。
記者了解到,2017年年初,百度成立了百度辟謠平臺,利用技術優勢,實現謠言與事實論證信息的快速匹配,采用搜索頁首條推薦的方式,網民有疑惑可以直接百度一下,以最經濟的成本獲得有效信息,以最便捷的方式分辨謠言。截至目前,全國網警巡查執法賬號共在入駐網站和平臺接受網民咨詢舉報81萬余次,發布和轉載法制宣傳教育類、防范類等主題帖文35.8萬余篇,其中發布網絡辟謠信息5900余篇,并教育警示了一批發布輕微違法信息的網民。
與此同時,2018年6月,網易號平臺上線“辟謠功能”,采用算法推薦的方式,對各種假新聞、謠言等進行查證和快速打擊,邀請行業專家及業內資深人士用科學與事實對網絡謠言進行有針對性的打擊,傳播真相,粉碎謠言;新浪網則于7月20日上線試運營“捉謠記”頻道,主要關注自媒體賬號所生產的內容,監察各類內容是否存在失實之處。
造謠傳謠應承擔行政、民事和刑事責任
阻斷網絡謠言,每個人都要盡量做到不信謠、不傳謠。網絡無疆,言論有界。
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周曉明就此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國憲法保護公民的言論自由,公民在網絡空間的言論自由同樣受憲法保護。但這并不意味著公民在網絡空間的言論不受任何約束。不少法律專家認為,網絡謠言的生存空間之所以大,與違法成本太低有非常大的關系。
周曉明指出,網絡散布虛假信息和造謠傳謠行為應承擔相應的行政、民事和刑事責任。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打擊網絡時代下的虛假信息與謠言,需要多個體系一齊發力,一是完善法律體系,二是要加快誠信建設。而作為老百姓一不要偏聽偏信,二不要傳播,第三也可以拿起法律賦予我們的權利去舉報,讓更多人知道真相,這也是我們在互聯網時代應盡的義務。